双相钢无缝管

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双相钢无缝管 > Pfeiffer博士与不锈钢无缝管“竹节理论”

Pfeiffer博士与不锈钢无缝管“竹节理论”

来源:至德钢业 日期:2021-10-19 21:50:15 人气:809

  Gerd Pfeiffer 在1974年获博士学位,论文题目是:“连续轧制不锈钢无缝管工艺中金属流动不均匀的原因以及为改善轧制条件而采取的措施”,他在论文中首次提出全浮动芯棒连轧管工艺过程中出现的“竹节”现象(Bauch Bildung),成为研究“竹节”现象的第一位学者。


  Gerd Pfeiffer 1936年出生于德国Essen市,1958年在亚琛工业大学冶金系学习,攻读金属变形专业,1962年毕业,学位论文内容是对顶管工艺的研究,毕业后,1963年在牟尔海姆钢管厂顶管车间任运行工程师,1964年参与RKI的设计工作,1967年任RKI连轧管车间主任,高级工程师,1969~1972年负责牟尔海姆钢管厂RK2连轧管机组的设计工作,旋任RKI和RK2联合车间主任。


 1973~1974年,当他在牟尔海姆钢管厂工作时,在RK1和RK2两台连轧管机上进行数据测定,根据测得的数据进行了数学分析,据此写成博士学位论文,他在论文中提出:“采用连轧管工艺轧制薄壁不锈钢无缝管时,在管子始端及末端相当一段长度内,其直径与壁厚和管子中段的直径与壁厚相差较大,这就是 Bauch bildung,而前竹节不是由于芯棒速度变化而造成的,乃是由于轧件在芯棒上收缩使金属向前流动受到阻碍而形成的,后竹节则是由于芯棒速度变化而形成的”。


 他在论文的最后部分还提到了三位外国学者,他们分别是:


  1. Gelej.Gelej是匈牙利人,他侧重于研究各种轧管工艺过程的力能参数,功率需要的理论计算,著有《BildsameFormgebung der Metalle in Rechnung und Versuche》一书(1961);《Bildsame Formgebung der Metalle》(1967),并分别于20世纪40年代和60年代写有专论,“艾哈德钢管生产所需力及功率的确定”和“采用卡尔麦斯轧管法轧制钢管所需力及功率的确定”。


  2. 冈本丰彦(Toyohiko Okamoto).冈本工学博士系住友金属公司中央技术研究所次长,曾于1971年在“SumitomoSearch”上发表论述张减工艺过程的文章,他的专著有《连轧管工艺的塑性理论》(与Hayashi合写),这是1970年在东京国际钢铁科技大会上的报告,他还写有“张力减径工艺过程的管端增厚”的论文,发表在1977年4月的住友金属上,这篇文章是与 Yamada Hayashi 等合写的。


  3. 林千博(Chihiro Hayashi).林千博系住友金属公司中央技术研究所研究员,80年代成功地研制开发了锥式辊穿孔机,这台穿孔机是在80年代出现的第二台锥式辊穿孔机,1982年在海南钢管厂投入使用,日本钢管界称它为“住友超级斜轧穿孔机”。



本文标签:不锈钢无缝管  连轧管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